研究發現外密體生成缺陷與阿茲海默症密切相關。圖為阿茲海默症掃描圖。(路透)
〔編譯謝宜哲/綜合報導〕丹麥研究人員近期發現外泌體生成缺陷,與阿茲海默症密切相關。該研究已發表於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期刊上。
根據科學網站《SciTechDaily》報導,大腦細胞會產生外泌體,即非常微小的顆粒。丹麥奧胡斯大學生物醫學系的研究人員指出,這些顆粒似乎在阿茲海默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奧胡斯大學助理教授、研究作者之一尤爾馬德森(Kristian Juul-Madsen)表示,外泌體作用是與周圍細胞進行交流並讓它們活躍。研究團隊發現,當細胞在阿茲海默症易感狀態下,其產生的外泌體都存在缺陷。
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已確定與遺傳性阿茲海默症相關的4個主要基因,其中SORL1為重要關鍵。此基因產生1種名為SORLA的蛋白質,該蛋白質在維持大腦細胞健康功能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大腦細胞內的SORLA蛋白質突變時,就有可能發展為阿茲海默症。研究團隊發現,如果細胞內的SORLA蛋白質出現缺陷,其產生外泌體的能力會大大下降。尤爾馬德森稱,帶有此突變的細胞產生的外泌體減少了30%,且這些外泌體讓周圍細胞生長和成熟的能力也大打折扣。
尤爾馬德森強調,研究顯示大腦細胞產生的外泌體在維持大腦健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突變導致的外泌體數量減少和質量下降與阿茲海默症風險增加相關。
尤爾馬德森聲稱,此研究具備潛力,讓科學家有機會研究阿茲海默症的新療法,希望研究結果最終能夠促進阿茲海默症的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