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開學日近腸病毒重症增! 醫揭防範3招 洗手是關鍵 – 自由健康網

by 健康編輯
0 comment


疾管署公布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引發家長焦慮。婦產科醫師蘇怡寧表示,對於高傳染力的病毒,預防沒有捷徑,就是勤洗手、環境清潔;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開學日近了,衛福部疾管署公布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引發不少家長焦慮。一位家長向婦產科醫師蘇怡寧詢問伊科病毒的傳染途徑,以及預防措施。他表示,腸病毒的傳染方式,包含飛沫傳染、接觸傳染、糞口傳染,預防方法就是勤洗手,若家裡有人出現發燒、咳嗽、拉肚子等症狀,必須盡量與新生兒保持距離。

疾管署公布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分別為中部出生8天男嬰及南部出生5天女嬰,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2人母親產前均有疑似症狀,不排除是家戶內感染,現都在加護病房治療中,提醒發病5天內是轉重症的高風險期,並藉此提醒家長注意。

家中有幼兒的父母,看到這樣的新聞特別焦慮,並向蘇怡寧提問伊科病毒的病程,與疫苗問題。

蘇怡寧在臉書粉專「蘇怡寧醫師愛碎念」表示,基本上這裡提到的伊科病毒(Echovirus),屬於Enterovirus B群,所以也是「腸病毒」的一種,臨床上常見的腸病毒包括EV71,柯薩奇病毒(Coxsackie A/B),還有伊科病毒(Echovirus)等。

腸病毒的傳染方式

蘇怡寧接著說,這些腸病毒的傳染方式都很類似,通常會有以下3種方式:

1.飛沫傳染,透過咳嗽、打噴嚏等。

2.接觸傳染,接觸病人的分泌物、玩具、門把等,被污染的物品等。

3.糞口傳染,接觸患者糞便,或被污染的手、食物、水。

蘇怡寧提醒,家庭成員之間,或是小孩在學校,或托嬰中心等,都非常容易互相傳染,潛伏期一般大約3–7天。臨床表現包括:類似一般感冒症狀,包括發燒、喉嚨痛、流鼻水、咳嗽等;腸胃道症狀,像是腹痛、嘔吐、腹瀉等;皮疹,類似麻疹或玫瑰疹;比較嚴重的情況,如腦膜炎、腦炎、心肌炎、敗血症等。他特別警告,尤其在新生兒特別危險。

蘇怡寧表示,要注意的是,目前台灣市面上的腸病毒疫苗,僅針對EV71有保護效果,對伊科病毒,還有柯薩奇病毒,並沒有交叉保護。簡單說就是,對於71型之外的腸病毒,目前並沒有廣效的腸病毒疫苗可施打。而且腸病毒71型疫苗,在台灣目前是2個月大以上才能開始接種,新生兒目前也無法施打。

如何預防腸病毒?

蘇怡寧強調,沒有捷徑,就是勤洗手、環境清潔,和避免跟其他不相干人等接觸。一旦家裡有人出現發燒、咳嗽、拉肚子等症狀,必須盡量與新生兒保持距離,一定要隔離。對於這種高傳染力的病毒,真的沒有捷徑。

相關新聞請見

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 母親產前都有疑似症狀

健康網》家有新生兒注意!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襲 勤洗手保健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