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傳媒記者吳敏慈/台南報導)一名年輕女性平時習慣將指甲兩側剪得很短,某天不慎踢到大拇趾,隔天指甲下冒出大片膿皰,急忙到奇美醫院門診就醫。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王羽安檢查後診斷為急性甲溝炎,經局部清創引流,搭配口服抗生素消炎藥,治療兩週後腫脹才明顯消退。
奇美醫院皮膚科醫師王羽安提醒,甲溝炎(Paronychia)是門診最常見的指甲疾病之一,原因可能是外傷、習慣性咬指甲、長期接觸水或化學刺激物、黴菌感染、藥物副作用或捲甲。若不及早處理,疼痛和感染不只影響工作與生活,還可能造成長期變形或手部功能障礙。
臨床上,急性甲溝炎常因外傷、過度修剪指甲或咬指甲引起,造成甲板受損,並連帶讓旁邊的甲摺發炎,嚴重時會在甲溝處形成肉芽組織,在一些神經功能退化的人(如嚴重糖尿病病人),更應特別注意末梢的保護。
慢性甲溝炎,則常見於長時間接觸水或手直接接觸刺激性較強的化學物質,由於甲床及甲溝慢性發炎,因此手部皮膚會脫屑發紅、發癢,且甲板周圍的甲摺會腫脹,和甲板之間的縫隙會變深。
另一大主因則是黴菌感染,尤其常見於老年病人,黴菌感染的甲板會呈灰黃色,故得名「灰指甲」,甲板異常不均勻的增厚,就會使指甲變形而壓迫到附近的甲溝。
王羽安說明,急性甲溝炎治療以外用或口服的抗生素為主,必要時合併局部清創引流,在治療期間須減少碰水,以免加重感染或發炎;慢性甲溝炎則需對症下藥,例如灰指甲需以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捲甲使用指甲矯正器等。
癌症標靶治療副作用也會造成甲溝炎,癌症用藥造成的甲溝炎治療尤其冗長,因藥物本身會造成甲摺慢性的發炎且脆弱,且病人服藥的時間也很長,併發甲溝炎及肉芽組織時,除了口服的消炎藥以外,常須合併冷凍治療或化學燒灼,甚至甲基質手術,來處理嵌甲的問題。
至於如何預防甲溝炎,王羽安表示,在指甲未發炎的時候,修剪指甲常常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地方。剪指甲的時候應從甲板中間往邊緣剪,且兩側不宜修剪過度,以防甲板往前推進的時候,重複嵌入旁邊的甲摺。盡量穿著寬鬆的鞋襪,同時減少上坡或劇烈運動等會過度使用大拇趾的活動。
醫師提醒,甲溝炎別硬撐!拖越久治療越棘手,對症下藥才能一次到位。甲溝炎痛起來極度影響日常生活,若出現紅腫、疼痛或化膿,一定要儘早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幫助,盡快找到原因,耐心接受治療並按時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