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險喊漲,衝擊數百萬保戶,金管會昨(21)日提三點說明,一、「保證續保」醫療險並未「保證費率」不變,本就可以調整價格,保發中心調費指引,僅是讓調費標準明確化,二、若業者要漲價,須事前通知客戶,三、金管會將審查確保漲價合理性。
金管會指出,這次漲價範圍僅限一年期「保證續保」健康險,不包括意外險。
「保證續保」是要保人繳保費、壽險業就得續保,但不保證費率(指可漲價)。目前民眾手上的醫療險,多是壽險保單「附約」,常見如實支實付醫療險、住院醫療險等,多數都是「保證續保」。
這波漲價兇手,被劍指是醫生鼓勵民眾自費治療新興醫療技術,如PRP增生療法、達文西手術等,使醫療險理賠率跳升,讓壽險業苦不堪言。壽險公會與保發中心已拍定兩大漲價啟動要件,一、該張醫療險整體損失率高於預期;二、近三年實際損失率超過預期三成。符合條件後,首年最多可漲三成,其後逐年限漲一成,直到收支打平。
金管會在2023年12月起,就將醫療險漲價從備查制改為核准制,但過去因漲價標準不明,如漲價上限、啟動漲價要件等,這次僅是請保發中心將「調費指引」更加明確化,非是全新的制度。
因外界對醫療險漲價有諸多質疑,金管會昨提三大說明,保險局主秘古坤榮說,保證續保的醫療保險商品,是約定要保人繳保費,保險公司不得拒絕續保,但並沒有保證費率不能調整。
二是,調整費率程序,金管會2022年規定,要求壽險業漲價前三個月,需通知保戶。尤其是2022年3月前的舊保單,當時未跟客戶說清楚者,需補派員、或專人電話說明,才可以做後續漲價。三是,2023年底進一步規定,保證續保醫療險要漲價,需經核准,金管會20日已收到保發中心函報新指引,將會依精算公平調整機制、消費者保障和壽險業穩健經營這三項因素來做評估。